民国“少帅”张学良可以说是一个影响了中国20世纪历史进程的人,也是一个众说纷纭、毁誉交加的人物,同时,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喜爱汽车的“民国美男”

现在,大众对“少帅”的评价大多不是纨绔子弟、历史罪人,就是将领、民族爱国英雄,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张学良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影响。他支持并组织制造了中国第一辆拥有部分国产化总成部件的卡车,是中国汽车制造领域的“先驱”。

各个时期的张学良

张学良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官二代”家庭。正如电视剧《少帅》中,主角成年后的第一个镜头表现的一样,在殖民气息笼罩中的民国,在普通老百姓不知汽车为何物的年代,“少帅”不愁吃穿地开着汽车闲逛。

民国时期,摩托车刚刚进入中国时,“少帅”便喜欢上了这个“洋玩意儿”。他在天津的洋行购买了一辆美国进口的Harley-Davidson(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后,不仅在市内骑行,还跨省远行。在一次往返北京和天津的路途中,由于劳累和长时间的风寒刺激患上了重感冒,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

不久,张学良又迷上了汽车,关于他开着洋车带着漂亮女人兜风的故事流传甚多。

甚至在西安事变后被软禁时,张学良还曾向蒋介石索要了一辆美国进口的“Buick Century”(别克•世纪)轿车供自己和“赵四”小姐使用。

 

“少帅”的汽车梦

“少帅”对汽车的迷恋并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次上,面对民国时期国内汽车制造业几乎空白的状况,背后拥有军工制造企业支持的“少帅”开始决心制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奉天迫击炮厂厂长 李宜春 | 辽宁迫击炮厂旧照

1928年底,张作霖死于日本人之手后,在张学良的统一指挥下,东北改旗易帜,获得了暂时的太平。奉天迫击炮厂(后称“辽宁迫击炮厂”,建国后的沈阳五三工厂)厂长李宜春劝说张学良:“应国内需要,宜首先制造载货汽车。”制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是张学良多年的梦想,而且战事稍停,军备生产转向民用制造也是当务之急。

张学良从资金、人才、物资三大方面给予奉天迫击炮厂最大的支持。财力为先,“少帅”前后累计拨款74万元(约折合为目前人民币1.4亿元),作为产业化启动和整车的试验资金。

人才方面,外聘的美籍技师“麦尔斯”为总工程师,并吸纳海内外科技人士组成技术团队。据载,工厂在籍职工207人,其中技术和管理人员约30人,后来发展到300多人。确定整个汽车产品走的是逆向研发,通过反复拆解和组装“福特”和“通用”的汽车,获得测绘图纸和技术数据。

物资方面,外购美国“瑞雪”牌载货汽车的部分零部件,进入国内后再与自主生产的部分零部件混合组装生产整车,后来研制人员还广泛汲取、消化吸收了福特、通用、万国、斯图贝克等美国汽车大厂的技术。 

1931年5月31日,仅历时3年,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汽车“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在辽宁迫击炮厂下线,品牌名称“民生”取自“三民主义”。民生卡车的设计和生产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国产化,据统计,全车1750个零部件可划分为666种,其中464种为自行设计制造,其余202种动力、电器、传动等核心部件直接从国外进口,国产化率高达70%。虽是仿制,但此车也不乏诸多创新,且完全按照中国当时的道路状况量身定做,水箱分为四个部分,即使其中任意一个部分损坏,车辆仍然能够继续正常行驶。

 

梦断九一八

1931年9月12日,民生牌汽车开进了大上海,参加中国举办的首届展览会,被放在展厅中央,与会上展出的福特、别克、奥兹莫比尔、雷诺等品牌汽车共同展出。除了时任上海市市长张群、蒋介石还委派实业部部长孔祥熙、外交部部长王正延观展祝贺。观展的人群中还有一位最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支秉渊,是他壮志满怀地延续了中国人的造车梦想,用心记录了这辆汽车的技术指标和主要特征。

开幕第6天,“九一八”事发,因为是兵工厂,日军格外留意奉天迫击炮厂的产品,第一批80辆量产车连同大量零部件被日军一同掠夺,后被改装成“丰田31C”型客车。

消息传到上海展会,民众群情激愤,当即举行了汽车大游行,民生卡车作为前导。道路两旁的上海市民看到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汽车,无不欢呼雀跃。上海的电影制片公司还现场摄制了新闻纪录片。辽宁代表团给民生汽车披上了黑纱,车头上用电灯拼出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国产汽车”!在上海参展的这辆民生卡车是那次“中华全国道路协会建会10周年上海展览会”上最能吸引中国观众的展品。作为投产后首辆下线的民生牌汽车,这辆车因“九一八”事变的前一周就受邀到上海参展而幸运地躲过了日军的掠夺保存至今。

1934年,伪满政府又以奉天迫击炮厂为基础,招来了日本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同和汽车股份公司),主业为汽车组装和维修,四年后形成了4100辆的产能(其中,轿车3600辆、卡车480辆)。继而在长春、哈尔滨建立了卡车制造厂,同时,日本在东北的私营汽车工厂产能也有近1800辆。1940年,日本在东北的汽车总产能为7000辆左右,汽车产业初具规模。

 

后记:了不起的“中国造”

民生卡车投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当时除了美国和欧洲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拥有领先的造车技术外,包括亚洲在内的其它地区,其汽车工业尚处萌芽阶段,日本的“丰田”还只处于生产织布机的时期,全中国的汽车全部依靠国外进口。

一个国家全新的机电产品从无到有,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完全自主研发,另一种就是泊来技术模仿创新。对于前者,一般是世界首创的全新产品,无先例可循;而对于后者,如果视已有的技术而不见、从头研发,并非明智之举。所以,作为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民生卡车”选择了逆向开发这一模式,相比直接用进口零部件组装(CKD)进步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