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和老爷车#收藏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百余件藏品汇集国内外30余个知名汽车品牌,集老爷车陈列馆、临展区、复古文化街、儿童游乐体验区、艺术画廊、多媒体影视中心、汽车图书馆、咖啡馆于一体。

一层的临时展示区域,针对汽车历史发展不同的主题进行专题展览。首期临展主题为“历史上的先驱”,将分别展示对世界、中国、成都汽车工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六件展品。

人类第一台蒸汽动力系统
“南怀仁”模型

自1765年英国人James Watt(詹姆斯•瓦特)成功研制出往复式蒸汽机开始,蒸汽的成功应用开启了人类对于能源利用的革命,自此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早在1672年,比利时籍传教士“南怀仁”就在中国北京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蒸汽为动力源的4轮“蒸汽动力模型”。

南怀仁这个蒸汽动力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成功地让中国的康熙皇帝把目光聚焦到西洋的先进科学,不难看出南怀仁用其博得皇帝一笑背后的真实用意,以及他个人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辆蒸汽动力三轮汽车
“居钮”蒸汽车模型

97年后,远在法国的Nicolas Joseph Cugnot(尼古拉斯•约瑟夫•居纽)设计制造的3轮蒸汽车与南怀仁的蒸汽动力模型在思路和原理上大致相同,可见南怀仁当时设计构思的远见。

法国军事工程师、陆军炮兵大尉Nicolas Joseph Cugnot(尼古拉斯•约瑟夫•居纽)经过6年的精心设计,于1769年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无需人畜牵引、完全依靠自身机械动力源驱动的蒸汽车。

这辆木制架构的蒸汽车有三个车轮,单前轮为驱动兼转向轮,双缸蒸汽机可牵引这辆车的最高时速达到4公里。但这辆车必须每行驶15分钟就停车,并用同样多的时间再次加水、加煤并燃烧锅炉至水沸腾产生蒸汽才能继续行驶。

后来,法国陆军拨款2万法郎支持“居纽”继续改进蒸汽车的结构和技术,最终经过改进的蒸汽车最高时速提高到9公里,且额定载客增至4人。但不幸的是,在一次试验中,由于方向盘过于笨重,且操纵失当,蒸汽车沿着一个陡坡径直俯冲撞到一个兵工厂的墙上,严重的事故使其完全报废而无法修复。


中国人进口的第一台车
慈禧太后的“杜里埃”汽车模型

1893年9月21日,杜里埃汽车公司的创始人Charles Duryea和他的兄弟Frank联手制造出美国第一辆装备汽油发动机的汽车Ladies Phaeton。1895年,两兄弟在注册了Duryea Motor Wagon Company后,用他们在1894年打造的第二辆Phaeton参加了芝加哥的时代先驱汽车竞赛,使杜里埃品牌被人们所熟知。

1896年,他们制造的13辆Phaeton汽车成为杜里埃汽车公司唯一一次批量生产的车型,两人在1898年因经营分歧分道扬镳。1900年 J.Stevens的武器和工具公司收购了Duryea Motor Wagon Company后,改名为Stevens-Duryea汽车公司,并于1901年推出了新一代Phaeton。

1902年11月9日,慈禧68岁生日时,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煞费苦心、几经周折将一辆1901年款的Phaeton运回国内,并在颐和园万寿山下,向慈禧皇太后呈献了这份时髦的洋贡品。这辆Duryea Phaeton也成为了中国人自己进口的第一辆汽车。


中国人制造的第一台车
张学良“民生”汽车模型

1928年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在整个亚洲的汽车工业仍处于萌芽阶段的大背景下,少帅从财力、人力、物力三大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并任命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李宜春顺应国内需求,学习美国几大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相关技术,以“瑞雪”牌卡车为蓝本,于1931年5月31日成功仿制出国产化高达70%的民生牌75型卡车。

1931年9月12日,第一辆试制成功的“民生75”卡车作为中国首辆自主研发的汽车受邀到上海参展。6天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作为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厂,辽宁迫击炮厂和正在制造的民生牌卡车以及尚未组装完成的零部件全部落入日军之手,组装完成的民生牌卡车也被改造成丰田31C型卡车,只有在上海的这辆“民生75”汽车免遭浩劫,保存至今。自此,张学良将军创办的民族汽车工业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成都汽车制造的起源
汉代车官城马车模型

西汉末期的成都车官城是车官衙门造车修车的所在地,也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官营重镇,其地理位置位于成都流江(南河)笮桥南岸(现今锦江南岸自百花潭到南河桥一带的西南方)。

成都虽地处西南腹地,但当时其经济发展已位列全国五大都会,也是中国最早打通外域交通(南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作为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汉代的成都是全国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设立车官就是为了统一管理车辆的制造、修理以及调配等,以官营方式对以成都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洲的物流交通工具进行合理制控。

车官城的设立也有军事上的目的,其四周设有军营城垒,是成都最早的军事工业区。在两汉时期官办车舆业的推动下,成都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战车制造基地。

成都制造经典车型
“鸡公车”实物

盛行于川西地区的“鸡公车”起源于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诸葛亮为解决出师伐魏途中粮草军械的运输困难,设计制造的“木牛流马”因其制造工艺简单、用料成本低廉深受巴蜀军民的喜爱并传承至今。

截至1956年,全川鸡公车保有量仍达50万以上。在凉山州地区,以木架木轮的原始鸡公车结构改进而来的铁架橡胶轮手推独轮车依然在不少匠人作坊中进行着批量化生产。

改革开放之前承担我国农村主要运输任务的鸡公车,伴随着现代大型农用机械的普及和村村通公路的实现,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中国农村道路运输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